纪源优配 1955年授衔结束,周总理看到台下有人迟迟未走,到底怎么回事
1955 年,中南海举行了隆重的授衔典礼纪源优配,众多将领满怀期待地齐聚一堂,等待着属于自己的荣耀时刻。

典礼进行了一个小时后,周总理对时间进行了计算,发现照这样的速度,可能会超时,影响后续活动。于是,为了加快授衔的进程,周总理果断决定将上台授衔人的分组成员增加到二十人,以期尽快完成授衔活动。
然而,这样的调整虽加快了速度,却也容易出现差错。在授衔即将结束的时候,台下竟有一人孤零零地站着。周总理对参加授衔的将领大多熟悉,自然也认出了台下的这个人。于是,周总理走上前询问情况。

此人便是黄火星。黄火星向周总理解释说,自己没有听到叫他的名字,只听到了黄火青,而黄火青并不在部队工作,而是天津的市长。由于不确定是不是在叫自己,所以黄火星就没有上台授衔。
周总理这才明白其中缘由纪源优配,要么是黄火星自己听错了,要么是工作人员出错了。但无论如何,都必须让黄火星接受授衔。随后,周总理重新念了黄火星的名字,他终于得以上台领取属于自己的军衔,并被授予中将。
黄火星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。他于 1909 年出生在河南,七岁时遭遇军阀混战,跟随父母逃难。途中母亲不幸离世,父亲为安葬母亲,将他卖给了在江西景德镇做瓷器生意的黄家。

在养父母家,黄火星有了名字,还能上学,之后去瓷器厂当学徒。十五岁时成婚并育有一女,从此开始了艰难的生活。1926 年,养父母相继去世,瓷器厂倒闭,为安葬养父母、还清债务,黄火星变卖了家产,沦为贫民。
就在这时,黄火星决心为国家做些事情,改变自己和众多贫民的命运。当时革命浪潮兴起,他接触到进步思想,对革命有了认识,并在 21 岁时加入共青团,正式更名为黄火星。之后被组织安排到军校学习,思想进步迅速,不久便加入了共产党。
从此,黄火星在赣东北踏上革命之路。他在部队担任过团委书记、政治委员等职务,虽未担任过团长这类军事指挥职务,但军事能力出色,战场表现勇猛。在与敌人的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,他展现出惊人的毅力和独当一面的能力,得到上级认可。

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,黄火星均有出色表现,职务不断提升。而且他善于做政治工作,能鼓舞士气,让颓废的战士重新振作。虽然文化程度不高,却善于学习,不断自我反省,改正不足,凭借学无止境的精神成就斐然,终成开国中将。
回顾历史,在红军长征途中,也有过类似的情况。比如一些战士因为种种原因掉队,但最终还是在组织的关怀和努力下,重新归队,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。
黄火星的经历,是那个时代众多革命者的一个写照。他们在艰难困苦中坚守信念,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,不畏艰难,勇往直前。
总之,1955 年的授衔典礼虽出现小插曲,但最终圆满完成。黄火星的故事也成为这段历史中的一个闪光点,激励着后人不断奋进。
道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钱掌柜 当考生分数相同时,投档和录取如何排序?
- 下一篇:没有了